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bat365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bat365官方网站一种健身器的功能转换机构制造技术

2025-04-26 15:28:1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bat365官方网站一种健身器的功能转换机构制造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健身器的功能转换机构,包括转轴、主架定位轴、滑轮、钢丝绳、凸轮定位轴、凸轮、摆动臂、拉销和运动臂;转轴穿插在凸轮的轮心上;运动臂具有动作杆和传动杆,传动杆上形成轴套穿套在转轴上;拉销安装在传动杆上;凸轮的轮面上对应拉销形成至少二个定位孔,通过拉销插入定位孔中使健身器处于相应的功能状态;摆动臂的一端形成轴套穿套在转轴上,摆动臂的另一端安装导轮;凸轮定位轴安装在凸轮上位于摆动臂上方;主架定位轴安装在主架上位于摆动臂上方;滑轮安装在主架上位于主架定位轴上方;钢丝绳绕在凸轮、导轮和滑轮上,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凸轮上而另一端固定在主架的负载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转换操作容易。(*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现有技术中,很多健身器都有双功能或更多功能训练,比如:腿部外伸、内屈双功能训练,腿部外展、内收双功能训练,双功能臂力机bat365登录入口,腹肌、背肌双功能训练机等等。各功能之间的转换需要通过专门的转换机构来实现。通常这些健身器的训练功能转换机构结构都很复杂,转换操作麻烦。因此,本专利技术人专门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健身器的转换机构,本案由此产生。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健身器的功能转换机构,其结构简单,转换操作容易。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健身器的功能转换机构,包括转轴、主架定位轴、滑轮、钢丝绳、凸轮定位轴、凸轮、摆动臂、拉销和运动臂;转轴穿插在凸轮的轮心上;运动臂具有动作杆和传动杆,传动杆上形成轴套穿套在转轴上;拉销安装在传动杆上;凸轮的轮面上对应拉销形成至少二个定位孔,通过拉销插入定位孔中使健身器处于相应的功能状态;摆动臂的一端形成轴套穿套在转轴上,摆动臂的另一端安装导轮;凸轮定位轴安装在凸轮上位于摆动臂上方;主架定位轴安装在健身器的主架上位于摆动臂上方;滑轮安装在健身器的主架上位于主架定位轴上方;钢丝绳绕在凸轮、导轮和滑轮上,且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凸轮上而另一端固定在主架的负载上。 所述凸轮的轮缘向轮心凹陷形成凹槽,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凸轮的凹槽上。 所述传动杆向健身器的主架方向延伸,并在端部安装罩体,罩体罩在凸轮的凹槽处。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结构简单,选择拉销与不同的定位孔配合,即可使健身器呈现不同的功能训练状态,转换操作十分容易,转换后,使钢丝绳的不同节段起到阻力作用,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训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技术的组合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功能训练一初始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功能训练一初始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功能训练一中点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功能训练一中点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功能训练一止点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功能训练一止点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功能训练二初始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技术功能训练二初始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11是本技术功能训练二中点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技术功能训练二中点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13是本技术功能训练二止点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本技术功能训练二止点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15是屈腿或伸腿运动阻力距趋势图。 标号说明 转轴1,主架定位轴2,滑轮3,钢丝绳4,凸轮定位轴5,凸轮6,定位孔61,凹槽62,摆动臂7,轴套71,导轮72,拉销8,运动臂9,动作杆91,传动杆92,轴套93,罩体94,主架10。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适用于各种双功能或更多功能训练的健身器,比如:腿部外伸、内屈双功能训练健身器,腿部外展、内收双功能训练健身器,双功能臂力健身器,腹肌、背肌双功能训练健身器等等。 本文是以本技术运用在腿部外伸、内屈双功能训练健身器为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健身器的功能转换机构,包括转轴1、主架定位轴2、滑轮3、钢丝绳4、凸轮定位轴5、凸轮6、摆动臂7、拉销8和运动臂9。 转轴I穿插在凸轮6的轮心上。 运动臂9具有动作杆91和传动杆92。传动杆92上形成轴套93,轴套93穿套在转轴I上。 [0031 ] 拉销8安装在传动杆92上。 凸轮6的轮面上对应拉销8形成至少二个定位孔61,通过拉销8插入定位孔61中,使健身器处于相应的功能状态。 摆动臂7的一端形成轴套71,轴套71穿套在转轴I上,摆动臂7的另一端安装导轮72。 凸轮定位轴5安装在凸轮6上,凸轮定位轴5位于摆动臂7上方。 主架定位轴2安装在健身器的主架10上,主架定位轴2位于摆动臂7上方。 滑轮3安装在健身器的主架10上,滑轮3位于主架定位轴2上方。 钢丝绳4绕在凸轮6、导轮72和滑轮3上,且钢丝绳4的一端固定在凸轮6上而另一端固定在主架10的负载上。 为了方便组装固定,凸轮6的轮缘向轮心凹陷形成凹槽62,钢丝绳4的一端固定在凸轮6的凹槽62上。 为了使钢丝绳4布设和运动顺畅而避免缠绕,传动杆92向健身器的主架10方向延伸,并在传动杆92的端部安装罩体94,罩体94罩在凸轮6的凹槽62处。 本技术使用时,如欲进行屈腿训练,如图3至图8所示,将拉销8插入上方的定位孔61中。图3和图4是屈腿运动的初始状态,将腿放在运动臂9的动作杆91上方,向下屈腿,如图5和图6是屈腿运动的中点状态,带动凸轮6逆时针转动,摆动臂7受主架定位轴2阻碍定位,而不能随凸轮6逆时针转动,直到图7和图8所示屈腿运动的止点状态,完成一次屈腿动作。 如欲进行伸腿训练,如图9至图14所示,将拉销8插入下方的定位孔61中。图9和图10所示是伸腿运动的初始状态,将腿放在运动臂9的动作杆91下方,向上伸腿,图11和图12所示是伸腿运动的中点状态,带动凸轮6顺时针转动,摆动臂7受凸轮定位轴5抵靠定位,而随着凸轮6顺时针转动,直到如图13至图14所示伸腿运动的止点状态,完成一次伸腿动作。 本技术采用凸轮6与摆动臂7相结合,凸轮6的中心与摆动臂7的中心重合,凸轮6上有一个凸轮定位轴5,有两个或三个定位孔61,再加上主架10上有一主架定位轴2,通过调节拉销8的位置,实现双功能训练机的两功能之间的切换,能实现主动肌与对抗肌相对肌群组合在一起锻炼时,不用改变阻力重块数,满足同一个训练者正向运动主动肌负荷大,反向运动对抗肌负荷小的特点,同时实现一个动作循环变力过程。 其中,调节过程中,凸轮6的轮廓半径由小一大一小变化,根据:阻力矩=阻力X力臂,从而实现阻力矩变化由传统的被动变化改变为主动引导变化,保证运动安全和效率,配合图15所示。 凸轮6上设计有两三个有一定跨度的定位孔61,实现档位调节的拉销8可选择定位到定位孔61,实现运动转臂相对于凸轮不同位置的选择,实现运动臂两个方向的运动的目的。 凸轮定位轴5和主架定位轴2,确定了凸轮6与摆动臂7间的相对位置;整根钢丝绳4 一端连接负载、一端连接凸轮6,张力调节好之后,不存在任何间隙;并且无论是做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动,钢丝绳4的受力点都是与凸轮6的外轮廓相切,除了运转角度很小的情况下,钢丝绳4的柔韧性抵消其运动行程,任何一个运动角度,都是直接作用于重块负载,即从而不存在以往地空行程的问题。 拉销8调至凸轮6下定位孔61时,做伸腿运动,凸轮定位轴5驱动摆动臂7,同时做顺时针转动,依靠主架定位轴2来定位;拉销9调至凸轮6上定位孔61时,做屈腿运动,此时凸轮6做逆时针转动,摆动臂7处于静止状态,依靠凸轮定位轴5来定位。前者通过凸轮-摆杆机构转换实现,后者通过凸轮半径改变实现。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一种健身器的功能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主架定位轴、滑轮、钢丝绳、凸轮定位轴、凸轮、摆动臂、拉销和运动臂;转轴穿插在凸轮的轮心上;运动臂具有动作杆和传动杆,传动杆上形成轴套穿套在转轴上;拉销安装在传动杆上;凸轮的轮面上对应拉销形成至少二个定位孔,通过拉销插入定位孔中使健身器处于相应的功能状态;摆动臂的一端形成轴套穿套在转轴上,摆动臂的另一端安装导轮;凸轮定位轴安装在凸轮上位于摆动臂上方;主架定位轴安装在健身器的主架上位于摆动臂上方;滑轮安装在健身器的主架上位于主架定位轴上方;钢丝绳绕在凸轮、导轮和滑轮上,且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凸轮上而另一端固定在主架的负载上。

  1.一种健身器的功能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主架定位轴、滑轮、钢丝绳、凸轮定位轴、凸轮、摆动臂、拉销和运动臂;转轴穿插在凸轮的轮心上;运动臂具有动作杆和传动杆,传动杆上形成轴套穿套在转轴上;拉销安装在传动杆上;凸轮的轮面上对应拉销形成至少二个定位孔,通过拉销插入定位孔中使健身器处于相应的功能状态;摆动臂的一端形成轴套穿套在转轴上,摆动臂的另一端安装导轮;凸轮定位轴安装在凸轮上位于摆动臂上方;主架定位轴安装在...

href=""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