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bat365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每天散步的人身体都怎么样了?原来有这么多被低估的好处!

2024-05-29 18:10:2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每天散步的人身体都怎么样了?原来有这么多被低估的好处!与每天走3553步的人相比,每日走5801步、7842步和10901步的人死亡风险分别降低了40%、45%、53%。

  研究发现,随着每天走的步数的增加,死亡风险逐渐降低;但在10000步之后渐趋平稳,没有明显降低的趋势。

  研究者认为,对于18~60岁人群,每天走8000~10000步有助于最大程度降低全因死亡风险;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建议每天走6000~8000步。

  要提醒的是bat365官网,步数越多未必能获得更多收益,“日行一万步”未必适合所有人。尤其是肌肉力量薄弱的人群,如果因过量行走导致关节损伤、软骨损伤、滑膜炎甚至半月板损伤,就得不偿失了。

  2023年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一项长达10年的跟踪调查数据首次证实:每周仅1~2天步数超8000步,也可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2]。

  每周中有1-2天步行超过8000步的人,10年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4.9%,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8.1%。

  每周中有3-7天步行超过8000步的人,10年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6.5%;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8.4%。

  除了以上研究提到的观点,走路还有许多被低估了的好处!经常走路的人,身体在以下几个方面都有更佳的表现——

  首先是肌肉更强壮、关节更稳定。人在走路时能调动全身约60%~70%的肌群,经常走路可以使下肢力量更强壮,转移关节的压力,增加关节灵活性,增加骨密度从而预防骨质疏松。

  第二是体重控制得更好。每天坚持快步走能消耗多余热量,减少血脂上升,减少脂肪合成,从而帮助控制体重。

  第三是心肺功能更强。已有研究证实,经常进行包括散步在内的运动,可降低血压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中风或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第四是血糖更稳定。多进行快走运动,有助于降低胰岛素敏感度,保持血糖平衡和能量稳定。一项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发现,饭后散步患者比其他时间散步患者的总体餐后血糖低12%。

  第五是消化功能更好。运动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对胃肠道起保护作用。研究表明,进食后轻度运动可以预防消化性溃疡、胃胀气、应激性结肠综合征、便秘等疾病。

  我们在散步时,可减少压力激素的释放,包括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同时释放内啡肽,能改善情绪,帮助降低认知衰退风险。

  根据密歇根大学的最新研究,无论是散步还是坐着,只要与大自然亲密接触20分钟以上,便能显著降低体内压力激素水平。这就是最近很受关注的“公园20分钟效应”。

  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还发现,与坐着思考相比,步行思考平均可以提高60%的创意产出。研究人员将这种类型的创造力称为“发散思维”。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建议,普通人应该每天保证至少6000步的活动量。而按照多数权威机构的运动建议,每周至少五天每天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那么就得快步走大约半个小时。

  当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后,更推荐采取多样化的运动方式,有氧与无氧运动相结合,有条件的还可以每周安排适量的力量训练与平衡训练。

  我们日常散步时,建议选择熟悉的街道或公园,最好在塑胶步道、草地或山野步道上行走,对膝关节反冲力较小。

  许多人会选择晚饭后散步,“饭后百步走” 适合平时高血糖、形体较胖、胃酸过多、活动较少、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但体质较差、低血糖、贫血、体弱多病,尤其是患有胃下垂或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则要量力而行。

  1. 普通散步法:以每分钟60~90步为宜,每次20~30分钟。适合患冠心病、高血压或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散步不宜贪快,最好慢速匀速行走。

  2. 快走散步法:散步时昂首挺胸、阔步向前,每分钟走90~120步,每次30~40分钟。适合有减脂需求的人群、胃肠道疾病恢复期的人。

  3. 摩腹散步法:散步时,两手掌旋转腹部,每走一步一周,正反方向交替进行。每分钟40~50步,每次5~10分钟。患慢性胃肠疾病、肾病者尤宜。

  4. 缓步徐行法:饭后缓慢行走,每次5~10分钟,可舒筋骨、平血气,有益于调节情绪、醒脑养神、增强记忆力。

  5. 定量散步法:即按照特定的线路、速度和时间,走完规定的路程。散步时,以平坦路面和爬坡攀高交替进行,做到快慢结合,对锻炼的心肺功能大有益处。

  6. 散步法:散步时双手叉腰,两膝挺直。先向后退、再向前走各100步,如此反复多遍,以不觉疲劳为宜,有助防治老年人腰腿痛、胃肠功能紊乱等症。

  7. 摆臂散步法:散步时,两臂随步伐节奏做较大幅度摆动,每分钟60~90步,可增强骨关节和胸腔功能,帮助预防肩周炎、胸闷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href=""

搜索